close

2010年生理學刊發表橫隔膜在不同姿勢的活動

下圖為橫隔膜,左側是胸骨右側是脊椎

出處: https://goo.gl/PbtjoN

實線是靜態姿勢橫隔膜的位置,高處是吐氣、低處是吸氣

點虛線是上肢活動的橫隔膜狀態,與靜態相比下沉許多

長虛線是下肢活動中的橫隔膜狀態

當動作難度變高,橫隔膜下沉會更穩定腹內壓

可是人體是柱狀核心,穩定腹內壓不止單靠橫隔膜下沉

穩定的腹內壓建立在橫隔膜與骨盆底肌有良好對應上

橫隔膜下沉與骨盆底肌共同維持張力,腹橫肌支撐臟器向外張力

現在多數人有上下交叉綜合症,橫隔膜與骨盆無法有效維持腹內壓

橫隔膜有兩個主要功能,呼吸與核心穩定 兩者功能是同時執行,並非分開執行

良好的呼吸是全呼吸,腹部360度起伏與肋骨兩側向外擴張

胸與下腹1:1同時起伏。

自己練習請先從3個月仰臥姿勢開始練習

這個姿勢最容易維持橫隔膜與骨盆底肌對應關係

仰臥位要四點貼地,薦椎、肩夾骨、枕骨下線

雙腳可放在椅子上減低難度

本體感覺有前饋與回饋機制,對於身體控制或學習非常重要

前饋指動作發生前,中樞神經提供身體穩定的訊息

回饋指動作發生後,藉由感覺受器提供訊息修正姿勢

例如:動作前身體穩定(前饋),動作後身體控制(回饋)

 

前饋機制訓練較像意象訓練,3個月姿勢中先穩定腹內壓,請勿憋氣

維持腹內壓時想像準備要抬腳,兩腳各想像3~4次即可

選擇一隻腳準備抬起,先出10%力量抬起,維持2~3秒再出10力量(以此類推)

(抱歉忘記錄影片,僅能文字表達)

 

影響回饋機制原因很多,皮膚結痂、筋膜沾黏、關節錯位、Trigger point 等等.

仰臥位要四點貼地,薦椎、肩夾骨、枕骨下線

面對狀況較差新人我教學順序是等長、離心、向心

藉由等長訓練我想改善他的關節位置,關節穩定,活化慢縮肌纖維

腹內壓不足週邊肌肉會介入穩定,常見是仰頭、肩內旋、髖內旋等等...

當代償穩定中樞化改寫前饋機制,肌肉張力失衡會日積月累的嚴重

例如: 單側胸肌介入穩定,造成胸肌張力不同(乳頭高度不同)

聳肩介入穩定,造成雙手力量不同(肩夾骨位置不同,兩邊肌肉長度也不同)

 

兩邊肌肉失衡請先了解身體狀況,並非靠啞鈴就能解決一切

肌肉張力平衡也能平衡關節壓力,使關節軸心化

但這是動態的概念,指任何動作中保持關節最佳位置與肌肉張力平衡

我們都知道完美的動作是什麼,但卻不清楚是什麼原因讓他不完美

若有問題請尋求專業物理治療或私人教練,因為魔鬼藏在細節中。

 

 

 

By B.Sport新竹健身房 - 林沛綱 教練

arrow
arrow

    B.Sport 健身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